close


01


「做十六歲」是台南府城的傳統習俗,開隆宮、臨水夫人媽廟、安平開台天后宮都會舉辦做十六歲,而開隆宮則是維持這項傳統最久的廟宇,因此可稱做十六歲的老字號,開隆宮祭祀的是「七娘媽」,因此又有「七娘媽廟」之稱。


 



02


傳說七娘媽天公的女兒,又稱「七星娘娘」; 傳統民間相信,從嬰兒出生到十六歲以前,都會受到七娘媽媽的庇佑,所以七娘媽,也是兒童的守護神,如果子女能順利成長至十六歲,就會到廟中還願。每年農曆 的七月初七 ,是七娘媽的聖誕,台南市開隆宮會為年滿十六歲的青年男女,舉行俗稱「做十六歲」的成年禮活動。這項「做十六歲」的成年禮儀深具意義,為台南府城所獨有,有別於一般滿二十歲的成年加冠禮。



03


其實來這裡拍照之前,我對做16歲的禮俗也是一知半解,經過上網搜尋對照以後,才發現有很多相關的用品沒有拍到,這一張原本我是對著攤販婆婆拍的,而她旁邊擺的,就是紙糊的七娘媽亭。


 



04


府城做十六歲,起源自府城西外城五條港區的碼頭工人。原來古時府城大西門外水仙宮前有五條港,商行雲集,商業頗盛,來往船隻進出貨物皆由當地五姓家族分 據碼頭,其中不乏有不滿十六歲的童工幫忙搬運,但規定不到成人只能領半薪,所以當地工人家的小孩一到十六歲,即為小孩做十六歲,請來工頭及親朋好友歡宴慶祝、同時證明小孩已經長大且從今以後可以領取大人全額的工資。因此十六歲對這些童工而言特別重要,這不僅是一個代表他們長大的日子,更是正式向親朋宣告,他們將要和大人一樣負起家庭及社會責任的一天。因此,府城的兒童─尤其是童工,到了16歲這一年的七夕,都會由外婆為他做十六歲,宴請親朋好友和工頭一起慶祝,昭告大家子女長大成人,早期台灣家庭較清貧,只有長子長女可以做16歲,現在社會進步,幾乎每個小孩都可以過16歲;同時隨時代演進,做16歲也從家慶變成廟慶,也就是父母親準備好該用的牲禮,帶滿16歲的小孩到廟禮拜七娘媽,感謝七娘母保佑平安長大,同時穿上狀元服或鳳冠霞披,鑽七娘母亭..等儀式,而這些儀式都完成了之後,就正式說明了,從今以後這個兒童,已經長大變成青年了。
  在16歲的農曆七月七日,也就是七娘媽生日那天,兒童和父母一起攜帶四果、五牲、六碗、七碗甜芋、麻油雞酒……等等貢品,還有用竹紮紙糊的「七娘母亭」紙樓台,到廟中祭拜。先燒香對七娘媽行禮,鑽過貢桌及父母拿著的七娘母亭紙樓台─這時候不可以往後看,象徵從此之後,對人生要筆直向前,且男生往左轉三圈,女生往右轉三圈之後再焚燒七娘母亭,並將身上自小配掛的銅錢、銀鎖或是平安符取下,完成整個成年禮儀,很有趣又富有意義的禮儀,教導孩童充滿感謝感恩的心,來迎接成年人生的開始。



05


這群小朋友當然不滿16歲,是廟方在七夕前夕辦的活動,邀請小朋友來參加的,我來拍照的時候是七夕前一天,要是七夕當天的話,盛況可想而知。



06


活動正好要結束,由超齡的"七仙女"幫小朋友抹粉(抹健康粉還是智慧粉?我忘記了),只記得這個大眼睛的小妹妹,很可愛。


 



07


 



08


小光光,我已經看見你老了以後的樣子。


 



09


 



10


做16歲的程序就掛在柱子上,讓來還願的香客有參考的依據,也免去我打字的麻煩,真方便。



11


台南真是隨隨便便就看到古蹟,像這開隆宮可是始建於清雍正10年(西元1732年),自浙江省寧海縣分火而來,道光三年(西元1823年)重修,光復後增設拜亭,為全台七娘媽廟之祖,所以雖然位居小巷弄內,香火依然鼎盛,香客絡繹不絕。


 



12


來做16歲的小大人,廟方會準備感謝狀,在七娘媽亭前宣讀。


 



13


然後匍匐穿過供桌及七娘媽亭,男孩起身後須往左繞三次,女孩則往右繞三次,稱為「出婆姐間」或「出姊母間」或稱「鳥母間」,表示從此自己的言行要自己負責。


你有沒有發現穿過以後衣服顏色突然變了?因為,我拍不一樣的人,不是這個亭有特異功能。


 



14


滿16歲,除了感謝七娘媽的庇佑之外,從此也要有擔當了。


 



15


搓湯圓的七仙女後方,就是鵲橋。


 



16


台南市做16歲的廟宇相當多,會選擇來開隆宮拍攝,除了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個以外,另外一個原因,就是離老婆娘家比較近。而台南市政府對推廣做16歲的禮俗也不遺餘力,配合七夕還有一系列的表演活動,看看別人,想想自己,唉...............


 



17


打這篇文章的時候,七夕已經過了,明年,記得來台南逗熱鬧喔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cky257305 的頭像
    jacky257305

    彈指人生

    jacky257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