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這幾天應明燕的邀請,協助成功鎮老街計畫的訪談拍攝工作,理由很簡單,不是因為我拍攝技術好,是因為他們這一組,沒有相機@@。跟他們出的第一次任務,就是訪問東粄香的劉榮華先生,接下來的幾天,我就要跟明燕還有李師母,一起探訪屬於成功的故事。
02
這個計畫主要是由愛鄉協會的成員劃分責任區域分頭進行,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將屬於小鎮的人事物用文字和影像記錄下來,希望有一天能夠彙集成冊,或許這本書不會是什麼流芳百世的歷史巨著,至少能讓故鄉人瞭解故鄉事,愛這個地方,就從認識它開始。所以也希望在地人,支持這個小小的計畫,能夠提供給我們珍貴的資訊。
03
其實訪談的過程很有趣,就像是聽訪談對象述說著自己的故事一般,雖然我的主要工作是拍照,不過偶而會停下來被那古早的往事所吸引,還能翻閱那屬於久遠記憶的照片,不過將來這些資料如果要付梓出版還是得經過當事人的同意,所以在部落格上我僅能大概的敘述,細節我記不得,也不能隨便寫。
04
劉榮華先生的家族是早期由富里一帶遷徙到成功鎮的客家人,他們家的碗粿在成功鎮從劉老太太扛著木箱沿街叫賣,到現在在市場附近擺攤,已經飄香了數十年,我相信很多成功人跟我一樣,是吃他們家的碗粿長大的,最早之前一個碗粿賣一塊半,打從我有記憶開始,從一個10塊錢吃到現在15塊,軟Q鹹香的滋味,是離家的遊子想念的好味道。
05
劉媽媽是我們成功的當地人,嫁給了劉先生以後跟著婆婆習得做碗粿的好手藝,而他們家不僅只有碗粿出名,還有年節的紅龜粿、紅圓、麻糬、發糕、草仔粿、肉粽等等,做的東西琳瑯滿目,多樣的產品,其實就是為了想盡辦法養活這個家。
06
我想在地人對劉媽媽那個如彌勒的臉龐非常熟悉,永遠都是笑臉迎人的模樣。
07
明燕跟李師母的訪談非常注意細節,連劉先生製作產品的過程也詳細的訪談,而劉先生也很樂意的跟我們分享他整個的工作流程,一進到他們工作的地方,這個看起來就很有歷史的竹棒就引起我的興趣。
08
原來這是碗粿進行蒸煮的過程當中,用來架高層疊用的。
當然他們還有介紹其他的部份,不過我想保留一些,現在都寫光光了,以後出書就沒有人要看了。
09
平時他們就在市場附近擺攤,這個攤車也具有相當的年歲,以前沿街叫賣的時候,小孩子還可以坐在車子裡面貼身照顧。
10
他們的碗粿看似不起眼,也跟南部常見的碗粿有很大的不同,老婆剛嫁來成功的時候很不習慣,不過那個屬於客家人油蔥的味道,卻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。
關於這個碗粿還有個有趣的故事,劉先生說,當時原住民剛開始不能接受碗粿這個食物,因為看到這一碗白白的東西,還以為平地人都在吃整碗的豬油。
11
簡單的調味,蒜頭醬油、辣椒,數十年不變,連那個用竹子削成的食器都很有古早味。
12
如同前面所說的,除了碗粿,還有其他的產品也是深受本地人喜愛,這個裝個發糕的玻璃箱,也快要是歷史文物了。
13
有子繼承衣缽,我想劉先生心裡應該很安慰吧?在傳統的味道漸漸流失,年輕人總希望出外打拼的同時,難得劉先生的兒子能在故鄉傳承父親的事業,讓屬於成功的味道,有機會繼續飄香下去。
14
為此,劉先生的小孩還設計了名片,為傳統的老口味尋找新的化身。
15
下午三時許,劉先生便會推著攤車在鎮上沿街叫賣,如果你來成功玩,聽見劉先生那叫賣著碗粿的吆喝聲,別忘了停下來,嚐一口屬於成功鎮的滋味。
而我出的第一次任務,讓我體會了許多事情,協助拍攝,我沒有想到任何報酬,因為瞭解這些人這些事,已經是給我最大的回饋,如果你願意的話,也跟我們一起,看看這塊土地努力生活的人們,還有屬於他們的精彩故事。
留言列表